查看原文
其他

27岁被西北大学特评为副教授,他值得!

西大宣传部 西北大学 2021-12-27
 

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

其中一区top2篇、二区5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连续两年获博士国家奖学金

参编学术著作1部

参与国家级项目7项

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金奖/陕西冠军

27岁被西北大学特评为副教授

他就是西北大学化工学院2021届博士毕业生赵浩安。7月2日,他作为西北大学2021年优秀学生紫藤奖获奖者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题为“立大志 明大德 成大才 担大任 做新时代的西大人”的演讲,为学生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今年9月,他也将正式收到来自西北大学的聘书,成为食品学院最年轻的“90后”副教授,从事以蜂产品为主营养健康食品个性化制造食品质量控制研究。    




谈到学习,他的眼神坚定

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一直那么“优秀”。在本科初入校时,赵浩安对科研并不是特别热衷,成绩也一般。机缘巧合下,大三的他加入了曹炜教授课题组。

初入实验室,在与那些瓶瓶罐罐和仪器打交道的过程中,他逐渐对做实验、搞科研产生了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研究者。为了这个目标,他拼尽全力,奋起直追,“三更灯火五更鸡”,最终考研成功。他说:“这个世界上天才很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要成功,没有捷径,付出更多,才能收获更多。”

研究生期间,赵浩安为了更好地兼顾课业与科研,可以说是用尽了“洪荒之力”。他笑着说:“感觉坚持做实验的日子,自己混得连小白鼠都不如。”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与工作中,他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赵浩安部分获奖证书)

赵浩安还申请了“一种基于离子组学鉴别中蜂蜂蜜地理源的方法” “一种成熟蜂蜜和未成熟蜂蜜的鉴别方法”等五项国家发明专利。

参加“第十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海峡两岸蜜蜂与蜂产品高峰论坛”等大型国际和国内会议,他多次作为代表发言。





谈到蜜蜂,他的眼里有光




2014年,赵浩安跟随导师曹炜第一次去蜂场。“那是一个很破旧的帐篷,蜂农们收入微薄,养蜂技术落后,生活条件艰苦朴素,让我不自觉地就产生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他们多挣点钱。”从这之后,他便奔波于山间田野的蜂场,收集各地蜂蜜,带回研究室认真研究,摸索蜂蜜质量控制的方法、改良养蜂技术的方法。

在西北大学结对帮扶平利县期间,赵浩安作为学校蜂产品团队学生骨干成员,在导师的带领下多次深入平利县调研蜂产业。根据当地蜂农养殖技术水平和花源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广了中华蜜蜂饲养技术。依托中蜂饲养技术,蜂农不需按照传统“追花夺蜜”的方式到全国各地转场放蜂采蜜,在定点地区就可以开展养蜂工作。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时期,这样不迁徙的蜂蜜生产模式也保住了许多蜂农的“饭碗”。

在曹炜教授的支持和指导以及赵浩安的带动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10余人组建了“蜂之蜜”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蜂产品源头检测技术和功能因子制备技术,帮助解决蜂产业提质增效难题,致力于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2019年,团队自主专利产品蜂花粉固体饮料,解决了花粉过敏和不便食用的问题,也填补了该领域没有专利产品的空白。

目前,团队拥有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和17项专利,技术已应用于30余地,近五年服务养蜂从业者及贫困户万余户,与老蜂农等17家企业合作,产生了显著效益。

(团队部分获奖证书)

2019年,赵浩安协助导师曹炜教授编写《中蜂饲养技术》脱贫攻坚教材,并作为学生骨干参与养蜂技术培训。

据调查,秦岭山区三分之二的蜂农都采用古法饲养蜜蜂,这种饲养模式在取蜜时对蜂巢是破坏式的,蜂蜜产量少,一年只能取蜜1-2次。团队在西北大学“双百工程”项目的支持下,与县地成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将现代活框饲养蜜蜂养殖技术通过当地的养蜂合作社或蜂农个体进行推广,将年产量从每群蜜蜂10公斤提高到30公斤

在当时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的攻坚期,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百万余元,蜂农每户增收近万元,为建设西北贡献出了一份“西大力量”。赵浩安也用实际行动完成了最初的梦想。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以他为负责人的“蜂之蜜——打造蜂产业链升级变革与精准扶贫新模式”项目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家金奖",这也是西北大学历史最佳成绩





谈到西大,他充满感激

作为在西北大学呆了9年的“土著”,赵浩安对这所学校,对这里的人都有很深的感情。他表示,自己能够顺利留在母校,得益于近年来西北大学深化综合改革的成效。“一人一策” “奖励高端、调动中坚、扶持青年”等鼓励扶持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促成了这一段完美的“双向奔赴”。

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赵浩安与团队成员在耗时五个月的比赛历程中已十分疲惫,当时学校专门为项目团队召开赛前动员会,精神与物质资金的双重支持下,他们在比赛途中走得更加踏实坚定。赵浩安说,“学校的关心与支持让团队成员十分感动,个个都鼓足了干劲、充满信心地向全国冠军发起最后冲刺。”

关于恩师曹炜,赵浩安有很多珍贵记忆。他说,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被拒稿10余次,“都是曹老师一直鼓励才没有放弃”。2017年的大年初二,他回到实验室,推开门又看到了曹老师熟悉的身影。赵浩安和曹炜教授对于学术一致的热情,让他们更加有默契。

(导师曹炜教授寄语)

他不仅从曹炜老师身上得到了学术上的指导,精神上的关心,更多的是时刻感受到老师致力于提高蜂产业链技术的强烈决心。

赵浩安也将这份态度带进了实验室。当师弟师妹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时,他总是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赵浩安也是他们的“心灵导师”,更会一展厨艺为师弟师妹们改善伙食。在实验室里,只要有这位大师兄在,氛围总是轻松融洽,令人安心。学习之外,他习惯靠练习书法磨练品性,让自己更加沉稳地应对一切困难。

赵浩安认为,食品研究是一个很大的领域,但是“蜂”在这个领域并不被看重。其实,养蜂业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人们主要种植的107种农作物中有91种依赖于蜜蜂等昆虫进行授粉。陕西省作为蜜粉资源丰富的地区,却因养蜂生产水平落后、蜂蜜授粉技术推广缓慢、优良蜂蜜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他的下一步目标是继续在省内甚至全国推广因地制宜的养蜂技术,提高蜂产业的成果转化率,让蜂农们用更加先进的技术酿出更加优质的蜂蜜,制作出更加多元的蜂产品,增加收入渠道,进一步让小的蜜蜂发挥出大的作用。


即将换一种身份扎根西北大学,他坚定地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担当。虽然我们现在还年轻,但在未来科技兴国的接力棒也会传到我们手中。西北大学肩负着建设西北之重任,我们一定要接起这把接力棒。”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毕业、拨穗、礼成!从西大出发
NWU创意毕业照,美!(内含惊喜盲盒抽奖)
@2021届毕业生 | 这是西北大学送给你独一无二的毕业典礼啊!
西大式浪漫 | 这场“万人体育馆”的毕业音乐会,终生难忘!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西北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永远跟党走——西北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
永远跟党走 | 西北大学师生这样庆祝建党百年!
能当“传家宝”的毕业礼,你收到了吗?(内含蓝田玉印章抽奖)


 文&编/ 朱悦  冯晶晶     图/ 王鹏威
部分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责编/ 魏梦鸽


为优秀的西大学子点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